了解海鸣威的人生历程,我不禁心生痛惜和感叹之情,更让我对尊严和信念有了更深刻的领悟。不得不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迷惘的一代,整个天空被烟硝弥漫着,被战火揉捏着,人们没有正常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不是参加战斗,就是在躲避战争的奔跑中。海明威更是如此,他以昂扬的斗志、坚强的意志参加了一战和二战,在反法西斯、反帝国主义战争中充当救护队员、战地记者、情报员等。书中的老人桑地亚哥不但彰显了海明威精神意志,而且还体现他那种打不败的"硬汉子"形象。不幸的是海明威62岁时以饮弹的方式自杀,熄灭了他奋斗到底的毅力和永立不倒的人格尊严。
书的一开始描写唯一起陪伴他的孩子被世俗给剥夺了,他也不再梦见死去的老婆,而是梦见了海滩上的狮子。这让我想到了人的三种境界,忍辱负重的骆驼,一切由我发起主动的狮子,活在当下,享受现在一切的婴儿。这些特征老人身上都有表现,也许这些也是海鸣威对完美者的构思吧。
回到前文,人们在酒吧里对老人的讥讽,以及在老人的陋室里对孩子述说球赛,述说子虚乌有的食物,而后他躺在休闲椅上睡着了,其实这时的他以经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了,即使这样他也不想依靠赊账来维持生活,无形中描绘出了老人乐观的心态。他梦见了狮子,表明老人要出海了,他要靠自己的双手去赢取尊严。
老人出海了,可小帆船出海的前八十四天里没有捕到什么鱼。对于一位身体削瘦的老人来说,即没有家人的温暖,又没有什么收获,他本应无比沮丧,但他却十分从容。因为他知道胜利的路靠自己去走才最真实,好运也也是存在的,挑战永远是崭新的,敢于去奋斗的心永远年轻。他把小孩准备的鱼饵比当乍起的微风,这也燃起了老人心底希望的火种。
书中对海景的描写,对时间地点的描述以及对方向的介定尽乎完美。景色描写,黎明时分,寒气袭人,日出海面,霞光异彩,日落之后,视野全无,唯有星星能辩别方向。此刻,我好似被拉到老人船上一般,呆呆的看着海面,久久不愿离开。这也如同自己的人生,总会遇到迷茫,但又总会看见灯塔。老人在海面上并不觉的孤单寂寞,他与海鸟、海草、鱼虾对话,交谈中道出了海洋的博大,大自然给予人类的不仅仅有美好也有烦恼。老人还称赞海龟、谩骂海母,通过述说海洋物种的特点,来衬托人性的光明与黑喑。
老人收莸的那条大马林鱼,是冒险远航至墨西哥海湾才收获得。他在与这条重达上千磅(约等于900多斤)的大鱼周旋中,斗智斗勇,拼体力比耐力。争斗过程中高声朗读《圣经》向圣母玛利亚祈祷,通过宗教的隐喻,写出人如何从灾难和失败中攫取精神。老人把大鱼说的很荣耀、尊贵,然而这份荣耀和尊贵让他擒获了。因为这些是他用一天一夜加个半天,约三十个小时没有唾觉,克服抽筋的左手,以及后来船上所有的钓索(二百六十英寻的绳索约四百七十五米长),所有能用的工具,包括舵和桨以及鱼叉。即使如此,老人在与鲨鱼的拼搏中却又无比强硬,面对鲨鱼一次又一次地侵食他的成果,撞击他的胜利,老人用无比睿智的内心和毫不气馁的信心一直战斗着。在与大鱼及鲨鱼搏杀时说的那句话:“人可以被消灭,但不会被打倒的”,就这样一次次的挽希望。在老人面对无比艰难时,他只用一句“事情太好就不长久了”的话语,就淡化了所有的困难,浇灭一切的恐惧。
海洋是博大且生生不息的,它乘载着无限遐。他热爱非洲生活,那与大自然离的很近,他渴望胜利,那能平复失败时的孤独。伤痕累累的帆船,并不能覆盖、阻挡他对美好憧憬的向往。渺小的生命与日月星辰、苍茫的大海无法比拟,即使他已苍老。老人虽然没有伟大的目标,但他用伟岸智慧的心灵战胜了一切,收获了那怕只剩下一副白骨架大鱼。“鱼儿呀,”他用柔和的语气大声说道:“我会奉陪到底,至死方休的。”大海中的老人何其坚强,硬朗,还不失生活趣味。
我被老人面对困难和窘迫时的无畏、果敢的精神所感动。他面对苍茫的大海而不迷茫,遭受风浪的颠簸时的疲惫和伤痛时都能从容应对,遭遇鲨鱼袭击时那奋力勇猛的斗志更令我折服。对老人的捕鱼技术及生动过程的叙述也甚为感慨。表面上虽然失去了的收获,但他那坚强的精神毅志却永远值得传颂。形式上的成败并不能够权释和比拟人们在精神上获得的成果所带给人的心慰。大鱼和鲨鱼全都彰显了老人的勇敢与智慧。恶劣的天气和疲惫不堪的身体,道出了老人的坚韧和无畏。
读了《老人与海》使我对胜利和失败的现实意义有了更深层的认识,也使我对生活中的精神价值和人类的生存法则有了更深的反思。
写在最后,海鸣威笔下的老人与鲁迅先生书中的阿Q大有相似之处。同样丰富的精神世界,同样真实的现实,不同的是老人在海上乘风破浪,阿Q则在庙里上演戏法。这就如同生活中的我们,在面对种种窘境时有的迎难而上,有的选择逃避。
媒体矩阵
关注河北高速媒体矩阵,了解实时动态
微博
官方微信
头条号
抖音号
快手号